强迫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神经症,尽管就医的人并不多,但存在强迫心理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从小长期存在抽动症并一直延续到青春期以后的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强迫症状,之外还有更多单纯的强迫症。因为强迫症不像其它病症一样表现在外面,所以,很多人有强迫症但并不被人发现,只是相处久了会感觉性格个别,但患者自己知道不正常,并会适当做一下掩饰,这样就更发现不了,但患者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是痛苦的。
别看强迫症状表现花样百出,但根本原因就是一个:两力相争不断内耗导致的心力孱弱,作为患者本人而言,就是内心有种很不舒服的真实感觉,我们看到的只是患者的外在行为,但患者本人很清楚,他的每一个强迫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缓解不舒服的真实感觉。比如每次看到电源开关必须过去按三下,不按就不舒服,有时候如果一走神,尽管按了三下,但是不舒服的真实感觉没解决,那就再按三下,直到心里舒服了为止。中性和令人厌恶的刺激成对联结,就会产生一种促进防御行为的焦虑驱力;反过来,防御行为会通过减少条件性厌恶性刺激引起的焦虑而得到加强。为了消除防御行为,有必要彻底消除其潜在的焦虑。
因为情绪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因素,并且实验过程中动物无法向人类“描述”它们的真实情绪,所以情绪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目前对于情绪研究最多的是恐惧,恐惧可以进一步延伸为焦虑。与恐惧和焦虑相关的脑区有很多,其中BNST和杏仁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的研究认为BNST与焦虑行为更加相关,而杏仁核则与恐惧行为关系更密切,但是两者存在一些重叠.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对周围环境变化过度敏感与担忧,而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快感缺失(无法体验到快乐),动力下降。快感缺失与大脑的奖赏系统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快感缺失的研究主要围绕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投射,包括VTA、腹侧纹状体、OFC等多个脑区。
强迫症的症状很多,有的反复地洗手,有的重复一个动作或自己说的话再小声重复一遍,有的要捕捉颜色,有的右脸被打了一巴掌还想把左脸也打一巴掌,有的躺在床上必须左右空间一样大,有的东西摆不整齐就停不下来等等,症状虽然千变万化,但不要被症状所迷惑,一旦执着于症状,那就陷入处理症状的漩涡,绕得头晕目眩也绕不出来。
有这样一个强迫症案例, 15岁男孩子,这么大的孩子洗澡后要让母亲替他擦身子,还要有特别的动作要求,让母亲手抓毛巾从屁股开始往上擦,一边擦嘴里还要一边发出长长“咦”的声音,毛巾擦到后脑的时候要加点力,同时声音要突然变大,擦到头顶毛巾脱离身体,声音也随之停止,且只擦后脊一条线。只要擦的不对或声音不对就得重来,“不对,不对,再来一次。” 有一次站在那里擦了60次才结束,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切记,决不可迁就患者的强迫症状,这叫病控心,将越迁就就越培养,越培养就越严重,这时候应当严肃而有力,果断而强势地截断纠结缠绕:“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不做就滚出去。”震慑是心控病。
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心理动力学假说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的理论,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系统家庭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从二元论的角度看,心灵与意识争执不下,理性与感性互相矛盾,这种人的成长史一般缺少干脆果断的阳刚之气,信奉以理服人,过度讲理规劝,或者学习知识过多而生活行为过少,辈分缺少势差,一般有强迫症的孩子不可能对家长有敬畏感,否则就不得强迫症了。经历是生活中提高心力最直接的方式,很多强迫症者只有学习而没有生活经历,致使心灵没有成长的机会,本能得不到价值体现。
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 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理解所有强迫症的关键。当本我的情欲与攻击驱力和超我要控制和调节这类驱力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焦虑,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假如这些防御机制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为了替代本能欲望冲动,强迫症性冲突就产生了。由于本我要寻求的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所以,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强迫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症的转换性症状;焦虑被分离出意识时,则表现为癔症的分离性症状;当焦虑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则表现为恐惧症;当焦虑被隔离开时,则表现为强迫症;如果焦虑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这些症状可理解为”妥协形成”或自我企图来整合自我驱力、超我与现实的结果。
有的家庭中长幼没有辈分规矩,父母对孩子干涉太多唠叨太多,有失家长的尊严和威严。“长”是一种身份,代表的是权力和威严,容不得孩子跟父母顶嘴扯皮。如果长期为老不尊,必然导致为少不敬,经常犯上叛逆,必然自损心力,因为宇宙是有层次的,从星系到地球,从中央到村委,从总裁到员工,无处没有层次分别,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辈分也是如此,以下犯上,逆子欺长,犹如血液倒流,必有所伤。这并不是说一切服从家长,家长犯错可以提出,但态度和身份要摆正,不是谁对谁就是老大。长幼规矩是自然法则,先有爹娘后有子女是自然决定的,孩子训斥家长或对家长嘶吼就违背自然法则,违背法则就是违背道德, 所谓缺德就是缺少规矩,缺少对自然法则的认识和履行,世上没有无规矩的自由,家规是人生规矩的基础,若长幼辈分不清,则长幼没有势差,没有势差则没有力量,从家长到孩子的每个成员都会受到影响。
那些严重的强迫症起初往往有的迁就有的包办有的嘴贫说理,有的读死书而抑本能等,强迫症孩子的家长舍不得对孩子动手,但动嘴很熟练,总以为孩子傻,讲通道理就好了,但那些吸毒嫖娼嗜酒盗窃诈骗者们哪一个不明白道理?明理就能管住自己吗?所以说神经症的背后环境往往是邪劲或有理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