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ESquirol首先报告了具有强迫性怀疑的病例。强迫症,也称为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是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大多数患者知道这些想法、行为是不必要、异常、违反自己的意愿的,但不能控制,感到焦虑、痛苦。患者多能够意识到自己强迫症状的异常性,即自知力完好,但无法摆脱,因而求治心切,严重者丧失自知力。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帮助诊断强迫症的步骤包括:

心理评估。这包括讨论你的想法、感觉、症状和行为模式,以确定你是否有影响生活质量的强迫或强迫行为。在您的允许下,这可能包括与她丈夫或朋友交谈。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您的医生可以使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中的标准。

体检。这可能有助于排除可能导致症状的其他问题,并检查任何相关并发症。

强迫症有时很难诊断,因为症状可能类似于强迫症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障碍。强迫症和另一种精神疾病都有可能。 

在2013年出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最大,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拔毛症和抓痕障碍等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巨变源于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临床特征,即持续性、侵入性、不必要的强迫思维及反复的强迫行为,反映出近年来学术界对强迫症疾病实质逐渐深入的认识,及对强迫症临床病理症的理解。

强迫症(OCD),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思想、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或行为,可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并存。患者对强迫症状有一定自知力,知道这类思维或行为是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试图控制又未能成功。一般的强迫症并不需要治疗,但强迫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如一些强迫行为或者强迫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则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

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类人,他们看上去很正常,但是有时候做事情又让人觉得费解:一件事情总是不住地重复做、有时候一个事情如果不做就感觉不安……明明刚刚洗了手,却还是忍不住再去洗一遍。这样的例子很多,让人感觉有一些神经质,他自己也是难以改掉,甚至为此困惑不已,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那么您有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呢,严重时甚至可以打乱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医学上称为强迫症的这种病症其实在现代人身上比较常见,但是一般来说轻微的强迫症不会造成太大的生活上的干扰,只有在严重时才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

    在概念的定义上,强迫症主要是指一种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具体来说,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病人头脑里的某些想法、情绪等,病人往往是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自己也很想摆脱,但就是摆脱不了,从而陷入焦虑之中,但和抑郁症不同,有一些病人表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如反复想为什么会有死亡,有的反复担心一件事情并且因此反复地做出检查。还有的想到、听到、看到一个东西时,会不由自主联想到另一个特定物体而不能够对其进行纠正。有的则表现为在脑海里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事、某一句或某一段歌曲;更恐怖的是,有的人甚至会因为一些强迫性的冲动而做出违自己意愿的行动,走到楼顶,有一种往下跳的冲动,抱着自己心爱的宠物,却又想往地上摔。发展到这种地步的强迫症已经威胁到了正常生活了,需要进行一定方法的治疗和纠正。强迫症一般是产生于幼年或者青少年时期,是由某一特定事件的长久刺激下形成的一种内心焦虑,但是此病由于是心理上的一种病症,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和拖延治疗,在医学上一般是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相辅助的方式治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所以一旦发现,就应当及时就医。

强迫症药物的问题:

选择药物。一般来说,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剂量有效控制症状。在找到有效的药物之前尝试几种药物并不罕见。您的医生可能会推荐一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您的症状。开始用药后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才能注意到症状的改善。

副作用。所有的精神药物都有潜在的副作用。与您的医生讨论服用精神药物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任何需要的健康监测。如果您遇到令人不安的副作用,请告知您的医生。

自杀风险。大多数抗抑郁药通常是安全的,但FDA要求所有抗抑郁药都带有黑盒警告,这是处方中最严格的警告。在某些情况下,儿童、青少年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服用抗抑郁药时,自杀念头或行为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开始服用或改变剂量后的最初几周。如果出现自杀念头,请立即联系医生或寻求紧急帮助。请记住,从长远来看,抗抑郁药更可能通过改善情绪来降低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