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不愉快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呆滞状态;也有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几个星期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不分年龄、贫富和阶级,每个人都笑过、哭过,也都有自己敏感的一面,你没有错,你只是病了,需要治疗。抑郁不只是情绪低落,身体也会有症状,比如失眠、心悸、紧张、痛感降低、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等等,就像每天挨刀一样难受。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或社工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鼓励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与妇产科及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以联合门诊或远程会诊的形式,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记者耿兴敏 彭芸)
孕产期抑郁症又称围产期抑郁症,是妊娠期及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包括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 世卫组织2020年数据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孕产妇妊娠期和产后经历精神障碍的概率分别15.6%和19.8%,且主要为抑郁症。 未经治疗的孕产期抑郁症可能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孕产妇和家庭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孕产妇综合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愈发引起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孕期和分娩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在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 14.7%,也就是说每 100 名孕妇中约有 15 名患有抑郁症。 孕产期抑郁症不仅关系到孕妇的身心健康,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虽然胎儿在子宫内生长,看似与外界隔绝,但母亲的身心健康对胎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胎儿最大的心理影响是孕妇情绪低落和心情不好。 孕妇的刺激,如悲伤、担忧、抑郁、愤怒、恐惧等,对胎儿都是有害的。
例如,孕妇的焦虑和恐慌会导致胎儿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性格和脾气。 研究发现,6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到相当程度,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够做出各种反应,比如胎动增加、心率加快等。虽然没有直接的 母体神经系统与胎儿的联系,当母体情绪发生变化时,可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内分泌腺会分泌出多种激素,通过胎盘进入胎盘。 血液循环,改变胎盘的血液成分,从而刺激胎儿的活动。
有专家认为,在怀孕期间,当妈妈情绪平静、情绪稳定时,胎动温和而有规律,而当孕妇情绪激动时,会导致胎儿过度活跃,心率加快。 . 当这种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时,胎儿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会比平时增加10倍并持续一段时间,从而对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孕妇心情不好也会影响自身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同时,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胎儿供氧,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导致胎儿死亡。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但并未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 很多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情绪障碍,难以自控,被身边的家人朋友误以为是。 有的“虚伪”,有的靠“为人母刚硬”度过病程。
据统计,如果孕妇长期没有过度紧张,如愤怒、恐惧、疼痛、惊吓、焦虑或剧烈刺激等,都会对胎儿下丘脑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胎儿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增加。 未来。
即使幸免于难,也经常有低出生体重儿,这类婴儿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长期处于情绪焦虑状态的妈妈,或者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情绪低落、情绪低落,所生的孩子往往躁动不安、不爱睡觉、性格古怪、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 孩子长大了。
孕妇在怀孕期间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加血液中对健康有益的化学物质。 比如遇到不愉快或者遇到精神创伤的时候,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缓解紧张情绪。 对孕妇自身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多在产后2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相同,主要特征为:
①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甚至焦虑、恐惧、易怒。
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
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如何判断怀孕期间是否患有抑郁症?
与一般人群相比,孕妇更容易患抑郁症。 怀孕期间的抑郁症主要发生在怀孕的头三个月和最后三个月。 前3个月可表现为早孕反应加重、厌食、睡眠习惯改变; 后3个月可表现为持续加重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担心胎儿健康和分娩。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着变化会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变化。 在怀孕 6-10 周时第一次体验这些变化,并在您的身体开始准备分娩时再次体验它们。 荷尔蒙的变化会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焦虑,在怀孕期间,不爱的伴侣和紧张的关系会让女性陷入痛苦和失望之中。 事实上,孕期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和及时治疗,那将是相当危险的,会影响孕妇照顾自己和胎儿的能力,给妇女和儿童带来不良后果。
怀孕期间的抑郁症
情绪变化,情绪低落,情绪低落,表情冷漠,甚至焦虑、恐惧、夜间加重,有时孤独、不愿见人或难过、哭泣;
减少自我评价、自我放弃、自责、敌视周围人、与家人和丈夫不协调;
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
对生活缺乏信心,感觉生活毫无意义,厌食,睡眠障碍,容易疲劳,性欲减退,严重甚至绝望,有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处于混乱或嗜睡状态。
在怀孕期间,孕妇应该尽可能多地做一些让她们感觉良好的事情。 如果您不开心,请与您的爱人和朋友谈谈您的恐惧和担忧,轻松而清晰地告诉他们您的感受,并让您的家人和朋友共同努力,为您提供所需的安慰。 不要让你的生活充满挫败感,并注意不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可以经常出去走走,看电影,听音乐,逛街买漂亮的孕妇装,给宝宝买一些小玩具和衣服。 准妈妈要及时处理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好好照顾自己是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的首要条件。 如果这些想象无法改变,请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免因疾病延误对自己和胎儿造成不良后果。
怀孕是女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孕产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并促进孕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自然分娩。孕产妇的心理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增加产科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并影响母婴联结、婴幼儿健康及其心理适应能力等。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干预,会给妇女、家庭、卫生系统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目前认为产后抑郁障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段的抑郁症,有时也包括延续到产后或在产后复发的严重抑郁症。产后抑郁障碍从产后1天至产后12个月都有提及,甚至认为可以发生在产前。
现代心理学认为,妊娠期间孕妇应保持平静的心情、安定的情绪,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新生命的诞生,这对胎儿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反之,如果孕妇焦躁、忧虑、心情烦乱,或惊吓、激动,常常会造成血液升高而带来妊娠呕吐,有时情绪的积聚变化可加速子宫收缩,造成流产和早产。在这种情绪下,孩子即使是正常分娩,等其长大后,往往情绪不稳,自我控制力低,贪食、多动、好哭闹,并常常出现呕吐、腹泻等病症。
所以,孕妇因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散步、多听轻柔优美的音乐。丈夫应体贴妻子,努力创造一个舒适平和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