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在医学上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记忆力的消退。 这个病,是每一个子女都不愿意发生在父母身上的病症,除了我们在情感上的难以接受,还有,它会严重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这个病是隐袭起病,患者不知不觉就得了病,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智能衰退,也就是说智能直线下降,每况愈下。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降低家庭与社会负担,提高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老年痴呆、支持和参与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防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科普宣教。各试点地区要加大社区(村)层面宣教力度,提升公众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居民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各级医疗机构、老龄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要结合患者及高危人群特点,制作防治宣教材料,使公众免费获得相关科普知识及服务资源信息。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团体开展科普宣传。创新宣教形式,如评选“形象大使”,播放专业权威且通俗易懂的公益广告、科普宣教片、系列节目,组织专家编写科普书籍等。利用我国重阳节、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等重大纪念日或节日,采用地方戏、民谣、快板等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及微信、微博、移动媒体等进行科普宣教。到2022年,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至80%。

(二)开展患者评估筛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时,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使用AD8和简明社区痴呆筛查量表开展辖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要定期对机构内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发现疑似痴呆的老年人,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社区(村)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三)开展预防干预服务。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依托医联体,将专家服务下沉至基层,为社区(村)可疑痴呆患者提供科学诊断,制定分类管理与治疗方案,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随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助医联体等服务模式,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服务。对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由社区(村)全科医生组织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对确诊老年痴呆的患者,社区医生对其家属和照料者开展培训,提高干预率,改善生活品质。在县级医疗机构精神科、神经科或老年科专业医生指导下,由社区(村)全科医生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每年开展随访,监测认知功能变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老年痴呆治疗碍药物,增加基层药品的可及性。鼓励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专业医生团队提供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服务。

(四)建立协作服务团队。在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开设记忆门诊,鼓励在精神专科医院开设老年精神科,提供专业诊断治疗服务。建立全科医生、志愿者、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协作的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基层全科医生监测治疗依从性,指导社区志愿者、社工提供患者认知训练和家属辅导;心理治疗师、社工提供老年心理辅导;各类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提供科普宣传、患者关爱服务等。

(五)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对试点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将老年痴呆早期识别与筛查技能纳入社区医生继续教育基础课程。对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医生开展老年痴呆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对社工、护理人员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照护人员开展轻度认知障碍与老年痴呆照护与家属辅导技能培训。将老年精神科亚专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

(六)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各试点地区要探索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科普知识宣传、服务资源获取、患者管理治疗等模块,通过信息交流与推送的形式,引导患者和医务人员主动加入该平台接受服务;探索试点地区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

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要牵头成立专家工作组,对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开展多层次的轻度认知障碍与老年痴呆防治技术培训,提高试点地区老年痴呆防治水平。

老年痴呆的症状

  1、多疑多虑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表现为变得自私、狭隘、对人冷酷无情;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涣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

  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

  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的情感常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变化,如对家里的事情常常漠不关心、情感淡漠、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7、呆滞抑郁

  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8、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常常出现错误

  常常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忘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不能记住或辨认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别人,认错朋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并认错自己的儿女。

  9、行为异常

这种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休息。

老年痴呆还能活多久呢?老年痴呆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化的疾病,很多病人以为自己没有多少天好活了,其实老年痴呆并不是一种马上致死的疾病。 这种病症是分阶段的,一般来说,老年痴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概3年左右, 他们的记忆会出现混乱、情感比较淡漠、不过正常的行走能力还是有的。

第二阶段会持续2-10年左右,这阶段的患者比较难受,他们会出现明显的失语情况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有时候还会失禁生活不可以自理,运动系统也会出现障碍,记忆力下降的更快了。

第三阶段8-10年左右,通常老人到了这个年纪会有比较多的问题出现,例如认知记忆严重衰竭、身体各系统器官出现严重障碍。像这种病从发病到死亡大概有10年的生存期限,最后死亡的大多数是由于并发症死亡的并不是老年痴呆致死。

阿尔兹海默病人的生存周期通常为8至10年,部分患者可以达到15年以上。但如果没有积极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用不了三五年就会发展为重度病症。如果采取有效治疗,患者大概七八年后才会出现完全失忆、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能够大大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带来伤害,还会对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让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生活治疗急剧下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八成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家属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