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每4个人当中至少有1个人在一生当中出现过抑郁,100个人里有4~8个人会得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这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如今,抑郁症已经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亿人患上了抑郁症,患者人数,从2005年至2015年间,增加了18%以上。更严重的是,每年有近80万抑郁症患者,因无法忍受病症的折磨,最终选择了自杀。

每2分钟,就有1名抑郁症患者自杀,抑郁症真的那么可怕吗?难道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吗?

说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无外乎两种方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虽然医学界已经证明这两种方法行之有效, 但全球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

缺乏资源,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保健人员,以及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等,是影响多数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因素。另外,在很多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中,抑郁症患者甚至不能得到正确诊断。

这些现状似乎从侧面反面出抑郁患者的无助,或许对这些精神病患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如果有人能够对他们感同身受,并且有足够的抗抑郁经验,那就真的是福音了。

好消息是,还真有这么个人,他就是卡尔·弗农。

卡尔·弗农来自英国,曾经的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在遭受了15年的痛苦折磨,试遍了所有疗法之后,卡尔靠自身的努力,挣脱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魔掌,最终重获新生。自此以后,他开始帮助全球50多个国家的患者克服焦虑和抑郁,影响深远。

“学识高、地位高的社会精英是抑郁症高发群体;地级市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70%的产后妇女会出现产后心绪不良,其中部分患上抑郁症。”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抑郁症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患上抑郁。“需要认清两点:抑郁症不是性格缺陷,抑郁症可以得到治疗。”

脑力劳动者是高发人群

就医的抑郁症患者原先开了家超市,随着周边竞争对手增多,生意越来越差,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压力,从而导致他失眠、胸闷、胃部不适等身体症状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悲观叹气、不愿与人接触等不良情绪出现。为此他多次到综合性医院做过全身检查,但查不出任何问题,随着不适感越来越重和情绪的悲观绝望,他曾两度想要自杀,幸亏被尾随的姐姐阻止。

 “抑郁症早期常常会出现各种变化不定又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感症状,有些纵使检查出异常,但也解释不了不适症状的原因或其严重程度。”抑郁症早期常出现无名原因躯体不适感,如腰痛、悲痛、四肢痛,或胃部不适、腹胀腹泻、恶心厌食,或心慌、心悸,或体重减轻、性欲下降、闭经等,睡眠方面常出现失眠、难入睡、早醒。

情绪方面的临床表现则为精神疲劳、周身乏力、对周围事物兴趣下降,缺乏自信、回避社交,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对不顺心的事焦虑、易发脾气。

“上述抑郁信号并非单一出现,抑郁症状越明显者,上述信号越多。”陈岳丰说,抑郁症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甚至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行为。

有调查曾把中国抑郁症高发人群的特点归结为“三高”——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我在临床中也发现,抑郁症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比如政府人员、媒体从业者、医生、教师、警察等”。

为什么脑力劳动者更易患上抑郁症?这些人往往把人生目标定得太大,做事认真,对细节、规律、条目、秩序过分关注,力求完美,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无暇顾及乐趣,也极少腾出时间休息。长期过大的压力所造成的烦躁、不安、抑郁等情绪在心中逐渐积累,遇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倒,让他既往所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彻底崩溃,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仅不足10%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正规治疗

 “即使本身从医,患上了抑郁症,都还走过了一段弯路,才得到正确的治疗,普通抑郁患者走过的弯路可想而知。”陈岳丰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11%,根据我国有关专家推算,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6.1%,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多万,每年至少2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在西方抑郁症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说明它很常见。”但它极难发现,目前我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仅有不足10%的人接受了正规治疗。

为何梅州的抑郁症患者就诊率这么低?医生陈岳丰说,梅州市是欠发达地区,市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较为浅薄,很多人患病初期不知道患上了抑郁症,以为是身体上的疾病,而亲人则常常误以为是思想打击、性格脆弱、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而想不到是抑郁症引起,就算怀疑是抑郁症,也因为害怕他人嘲笑,或是自身不承认患病等原因延误治疗。

“抑郁症患者他不能控制自身的情绪,很多时候他也想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拉出来,但他无法控制自己。”陈岳丰说,遇上抑郁症患者,不可从道德的角度评价抑郁症状,如指责患者懦弱担心、不够坚强、不思进取等,将疾病和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混为一谈。也不可简单地安慰患者“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一味让他振作他根本做不到,反而使他加大沮丧和绝望。更不可对他说,他的痛苦只是他空想而来的,也不要埋怨批评他多疑。抑郁症患者十分敏感,旁人一句不中听的话也可能会在他心中搅起大浪,甚至将他推入更加绝望的黑洞中难以自拔。

对于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家人、亲友应该给予充分的关心。身边人的情感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症状,同时应多鼓励患者参加体育运动。已出现中重度抑郁症的人要及时前往专科医院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抑郁症并不可怕,它很常见,也可痊愈,但需要正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正规医院治疗非常重要。”陈岳丰说,越早得到治疗,因抑郁带来的伤害越轻。

培养爱好多晒太阳可减轻压抑

除了超负荷运转外,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等因素皆可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这几类人群在遇到应激事件时,便有可能诱发抑郁症。“疏于防控抑郁症给社会带来的教训已经够多了,除了可治疗,抑郁症也可提前防控,易发人群要注意观察自身情绪的变化。”陈岳丰说。

抑郁症“潜伏者”往往在思维和信念上对自己作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夸大了自己的弱点,从而导致情绪忧郁。抑郁症易发人群要逐步认识自己,用合理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自我要求高的人在制定计划时,切忌将计划定得太远大,可制定“逐步工作计划”来一步步达到目标,在一次次卓有成效的劳动中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生活的情趣,从而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抑郁症多数因生活事件而激发,如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可帮助患者解决现实的困难,渡过眼前的难关。对于易发人群,身边人要倾听他们的痛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以提供基本的安全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明确生活的动机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易发人群自身可将“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自己按本身应有的“生的欲望”积极的行动。

同时,易发人群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多进行户外运动是对抗抑郁最好的办法,晒太阳能促使体内分泌五羟色胺,它能帮助兴奋中枢神经、减轻压抑。人的生活倘若陷入单调沉闷的“老调”,就不易感到快乐。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疾病,大多数病人的病程呈现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的特点。曾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治疗康复后,也要做好复发的预防工作。

反复多次发作的患者应长期维持治疗。而曾经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应定期门诊进行检查,平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形成行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让自己远离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请身边人帮助解决,以提高自身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春季是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主要是因为春季气压不稳,多变的天气易导致人脑激素和相应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减少,人体神经内分泌出现异常。简单说,是人的生物节律被打乱从而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春季也需格外留心抑郁症的产生。